一、歷史背景
李崠山(或稱李棟山,泰雅語:Tapung,意指此山冬天會積雪,把樹枝都壓壞了的意思),位於現今新竹縣尖石鄉玉峰村境内,為控制桃園、宜蘭、新竹等地泰雅族部落的制高點。1896年起,臺灣總督府推行「官有林野及樟腦製造業取締規定」,開發北部山區資源,並於1900年宣示蕃地國有化,否定泰雅族土地權利,導致族人反抗。1913年,佐久間總督率大軍討伐泰雅族,經過大規模鎮壓,日方宣稱平定中央山脈以西的泰雅族區域,為「理蕃」政策的重要里程碑,隨後將目標轉向太魯閣地區。
二、路線簡介
李棟山至大混山的稜線是日治時期隘勇線的重要路段,沿途遺留多處駐在所及砲台遺跡。這條稜線穿梭於原始森林之中,百年駁坎矗立於樹林間,見證歷史的滄桑,路線兩旁還分布著整齊的柳杉林,濃密的樹影和幽靜的步道為其贏得「黑森林步道」和「中級山五星級路線」的美譽。
沿著這條路線,會經過兩座山頭。第一座是大混山,其觀景台可以看到大霸尖山、島田山與高台山。第二座山是李棟山,昔日是北部泰雅族群的重要交通樞紐,日軍於日治時期在李棟山山頂建造具有砲台功能的李崠古堡,以箝制周邊約26個泰雅族部落。
紅色小山是大混山登山口 綠色小山是李棟山莊
▪︎ 路線難度
| 項目 | 評分 |
| 風景展望 | ★★★★★ |
| 路線難度 | ★ |
從凌空廊道出發,稜線緩緩上升,直至抵達大混山。從大混山前往李棟山的路途中伴隨著整齊而高聳的柳杉林,林間地面鋪滿乾爽的落葉,不僅提供緩衝更為整條步道增添秋意。走著走著,下午開始霧氣蔓延,不同層次的棕色與綠色交錯,搭上白色光影散落在樹林間,接著長得很迷幻的苔蘚大樹蜿蜒在我們眼前,這些美好風景的總和就像跑進魔法森林之中,準備開啟下一層夢境。整條路線植物開闊、地勢平穩,行走起來輕鬆愉快,視野與環境都讓人太愛了!這條步道結合自然的迷幻與人文的深度,整個讓我著迷不已,過程中的六小時之間我走得超級快樂。
▪︎ 申請:不需申請入園入山
▪︎ 大眾交通:無
三、行程概要
▪︎ 日期:2025.01.11
▪︎ 人員:小葉、其他團員
▪︎ 交通:包車-凌空廊道進李棟山莊出
▪︎ 行程簡易時間表
2024/01/11(六) ⛅
H1,220M凌空廊道➞ H1,541M大混山➞ H1,914M李棟山➞ 李棟山莊
耗時:6小時53分|距離:7.5公里
上升:707米|下降:384米
9:25 下車點
9:36 登山口出發
10:53 大混山叉路口 中華4G1格
10:56 大混山 4T
11:09 多處駁坎
12:13 柳杉林開始
12:38 駁坎很完整
13:24 轉稜點
14:01 拉繩
14:05 遺址、李棟山叉路口
14:19 叉路口 有拉繩
14:41 保安林界標
14:48 李棟古堡 李棟山 4T*10
15:45 李棟山莊跟登山口的叉路口
16:13 平安鐘
16:19 李棟山莊


▪︎ 訊號:大混山、李棟山、李棟山莊
四、詳細行程紀錄
6:50 北車東三門集合,停靠南崁、新竹交流道接人,下南崁交流道塞車中 ⬇︎

接到人後就往凌空廊道出發,山路坡度滿陡的,司機先生一直在倒車轉彎,有可能是車子大小是中巴的關係 ⬇︎

9:36 登山口出發
10:56 大混山 4T ⬇︎


11:09 多處駁坎⬇︎


12:13 柳杉林開始 ⬇︎



12:38 駁坎很完整 ⬇︎

13:24 轉稜點,稜線轉往東北之後,土壤轉濕,植物與林相轉變:柳杉消失開始出現箭竹與蕨類


14:01 拉繩 ⬇︎


14:05 遺址、李棟山叉路口 ⬇︎

路途上的魔幻森林⬇︎


一言不合拿尖嘴鉗,第一次看到有人爬山帶尖嘴鉗,笑爛 ⬇︎

14:19 叉路口 有拉繩 ⬇︎


14:41 保安林界標 ⬇︎


14:48 李棟古堡 李棟山 4T*10 ⬇︎
今天天氣陰冷,下午之後起了濃霧,將整座古堡籠罩在一片朦朧之中,古堡在霧氣中顯得格外寂靜,彷彿與世隔絕般,散發出一種冷清而遙遠的氛圍。




15:45 李棟山莊跟登山口的叉路口 ⬇︎
一路上會遇到很多指標如圖,會標示李棟山莊、登山口、李棟古堡各個方向的告示牌。登山口代表馬美登山口,可以先跟著登山口的告示牌走,因為路線蜿蜒相對跟著李棟山莊告示牌的路線好走,直到走到李棟山莊與登山口的岔路口再走回李棟山莊告示牌的方向 ⇩


沿途的楓葉,這一路上的楓葉都只有一小部分,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概念 ⬇︎


下山的路段 ⇩

16:13 平安鐘 ⬇︎

16:19 李棟山莊 ⬇︎

會跑來跑去的雞 ⬇︎

五、心得感想
一開始知道1/11(六)要帶團超級緊張!很久沒有跟一大群人交流也從來沒有帶團過,不清楚實際流程也很生疏於面對人群,很怕在帶團途中出什麼匹漏或是人員出什麼意外。出發前一個禮拜睡都睡不好,甚至直到出發前的一個小時起床還在心悸。當時我發現原來恐懼的力量那麼大,我坐在床邊靜靜地感受那一份恐懼,它讓我手掌一直出汗,心臟不自覺地越跳越快,後背發熱因為流細汗而有些發癢,我就帶著這一份忐忑不安的心情出發了,活動一但開始,我發現我就不害怕了,也更加了解帶團的流程與節奏,我想讓我放鬆下來的原因是在山裡,走著走著就快樂了起來,心情好做什麼都好玩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