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關原出紅豆坡-石門山東稜(含GPX)

一、歷史背景

1910年,以開發台灣山地資源為由,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提出「五年理番計畫」,旨在削弱北蕃(泰雅、太魯閣、賽德克、賽夏等族)的武力。引發多場戰爭,其中最後一場「太魯閣討伐戰」最為耗時費力,是20世紀初台灣山區最大的一場戰役。

1914年5月,佐久間從霧社出發,展開此戰。行軍分為西部戰線和東部戰線,西部戰線主線「塔次基里溪線」自合歡山東峰北側起點出發,沿塔次基里溪進攻卡拉寶社,與托博闊溪線會合。本次行軍路線之一即為石門山東稜至古關原河階。

在立霧溪上游,屏風山與石門山間有片開闊河谷。佐久間聽說此地曾是賽德克族爭奪獵區之地,便以日本戰國時期「關ケ原」命名。此地成為重要行軍營地及補給站。1933年重開合歡越嶺道時,將關原之名移至東北方現今的中橫公路旁,沿用至今。

二、路線簡介

石門山過後往東邊稜線緩緩下到塔次基里溪(立霧溪),抵達古關原,是深邃峽谷的立霧溪中少見開闊的河谷,為第一天睡覺的營地。
在屏風山新舊岔路與熟悉的道路分道揚鑣,往屏風山舊路前進,重疊一小部分屏風山舊路約在H2150M處分岔,往東繼續上升,上升海拔700公尺即可看見紅豆坡出口。

紅色小山是石門山登山口、綠色小山是紅豆坡登山口

▪︎ 路線難度

項目評分
風景展望
路線難度
星星越少 程度越低

石門山東稜下立霧溪這條稜線是松針鋪地,林相鐵衫錯落,整體開闊好走,立霧溪上升出紅豆坡的路線才有較多的芒草、藤蔓還有小小的碎石坡,兩天走起來沒有難度。展望只有石門山一小段以及第二天出紅豆坡,大約H2500上下有一點點的展望

▪︎ 申請:不需申請入園入山

隸屬太魯閣國家公園

▪︎ 大眾交通:6659、6658A

6664 6658 6659】 票價與時刻表

出發日前7-1日中午前,線上預約6658A公車 網路預約訂位

6664、6658、6659:埔里(埔里轉運站) ➞ 國民賓館

6658A:國民賓館 ➞ 石門山


去程:6659、6658A

6658A 需提前預約公車

回程:6658A、6659

小風口站距離紅豆坡登山口2公里

三、行程概要

▪︎ 日期:2023.11.11-11.12

▪︎ 人員

怡豪、Kiki、可鎮、小修、昊仁、暎嵄

▪︎ 交通:開車-石門山進紅豆坡出

B
A進B出石門山紅豆坡
石門山與紅豆坡差6公里

車停雪鍊驛站是因為我們有可能從屏風山新路登山口出來

▪︎ 行程簡易時間表

D0(2023/11/10) : 雪鍊驛站隔壁周先生的民宿

23:00 大禹嶺 雪鍊驛站隔壁周先生的民宿

D1(2023/11/11)⛅
石門山➞H2000溪底營地
耗時:8小時56分

距離:6.73公里
上升:93米 下降:1246米

7:12 石門山登山口
7:37 石門山頂 4T*2
8:14 短草坡
8:41 進入樹林
10:25 往右切低繞
11:57 松針平坦處
12:15 可愛樹瘤
12:30 松針平坦處 4T*6
13:56 枯葉營地 4T*10 微斜
14:25 切錯稜線 從此處接回左邊稜線
15:13 河床下切處
15:20 過溪點 水淺很好過
【158公分比例尺】
15:40 第二次過溪 好過【腿短認證】
16:09 松針溪底營地 4T*6 C1

D2(2023/11/12)
H2000溪底營地➞輪胎登山口
耗時:6小時53分
距離:5.56公里
上升:874米 下降:74米

7:30 松針溪底營地出發
8:04 大平台
8:08 石壁水源
8:12 松針平坦營地 比C1營地好睡 沒什麼石頭
8:32 鐵線橋營地
8:57 鐵線橋
9:10 屏風山新舊岔路
(kiki他們走屏風山新路)
9:59 右側有崩壁
10:01 碎石下切 有拉繩
10:03 芒草
10:06 此處高繞 走碎石坡左側 樹木石頭路段藤多咬人貓多 開闊不難走
10:17 右切橫渡碎石坡
10:22 後面是舊路岔
10:31 上稜線
10:55 平台 4T*4
12:50 小平台 H2600
13:36 芒草多
14:09 危險布條
14:13 有階梯
14:14 危險布條 人可以直接通過
14:22 紅豆坡輪胎登山口 有拉封鎖線
14:29 停車場

▪︎ 營地:松針溪底營地

地很平但石頭有點多

Hello Kiki 💜

▪︎ 水源:立霧溪

水就在營地附近 而且蠻好喝的 完全就是神仙待遇 頂尖製作!

四、詳細行程紀錄

➤ D0 夜宿雪鍊驛站旁民宿

在雪鍊驛站旁邊周先生開的民宿,棉被很暖,好懷念喔!

兩年前的中央山脈大縱走休息日就住在這裡。當時在大禹領住了兩天,當時沒穿羽絨外套好冷,跟大家一起吃飯打鬧很開心,這次來穿的很暖,廚房很大,但心空空的

D1 石門山 ➞ H2000溪底營地

沒有難度的緩下,進草坡後是鐵杉、松針鋪地的林相,整體悠閒好走

7:12 石門山登山口

不小心曝光了顆顆~仔細看是有人的,我不在我是攝影師


7:37 石門山頂 4T*2

我們在山頂幫小修、可鎮、怡豪慶生
大大的太陽☀️一起唱生日歌,好青春好開心❤️‍🔥

8:14 短草坡

8:41 進入樹林


10:25 看到這個巨石,往右低繞

11:57 松針平坦處


大家或坐或臥或躺,不好好走路><

12:15 可愛鐵杉樹瘤


12:30 松針平坦處 4T*6


13:56 枯葉營地 4T*10 微斜

14:25 切錯稜線

老實說還真看不出有什麼不一樣 😆 顏色都綠綠的咖咖的

⬆ 錯誤的稜線

⬆ 正確的稜線

菇菇🍄 觸感乾乾的,好像龍眼

15:13 河床下切處

15:20 過溪點 水淺很好過

看起來好像在抓魚 其實是在丟石頭過河,有時候還真搞不懂男森在想什麼

15:40 第二次過溪 好過

小修不想濕腳,也不想赤腳,最後成功不濕鞋不脫鞋過河

16:09 松針溪底營地 4T*6 C1

我每次到營地都只想躺,完全不想動,所以營地的照片紀錄都很離奇

D2 溪底營地 ➞ 紅豆坡輪胎登山口

7:30 C1營地出發

沿途玩耍拍照

🐢 森林中的樹龜 毛茸茸🐢

樹龜轉頭

小修被森林的樹龜撐起來 🐢

我們太可愛了 多放幾張 🎀

8:04 大平台

回家寫網誌對圖片之後完全沒看到自己紀錄的導航點-大平台在哪,是不是因為我就站在大平台上面拍照?這裡好像綠色廢墟

8:08 石壁水源

8:12 松針平坦營地 感覺比C1好睡

8:32 鐵線橋營地

我們這幾個小笨蛋就重裝往屏風山的方向往上走了

8:57 鐵線橋

小修好Q~

9:10 屏風山新舊岔路

怡豪跟Kiki從這裡接回去屏風山新路

光影

10:01 碎石下切 有拉繩


10:06 高繞處 走碎石坡左側

樹木石頭路段 藤多咬人貓多 開闊不難走

10:17 右切橫渡碎石坡

小修、可鎮、昊仁走給你看

10:22 後面是舊路岔

10:31 上稜線 終於有陽光了


10:55 平台 4T*4

12:50 小平台 H2600

13:36 芒草多

14:09 危險布條

14:22 紅豆坡輪胎登山口

14:29 停車場

五、體驗心得


整躺隨意走、輕鬆走好愜意
晚上在營地玩誰是間諜,玩得好開心
心空空的來山裡,裝滿滿的能量
謝謝山,謝謝我可愛的夥伴們
好久沒這麼開心了,很享受這趟旅程
這趟山行紀錄地特別用心,回想起可愛的記憶就越寫越多了。

如果我不想隨波逐流,不想再去妥協
把一塊塊自己的拼圖貼回來,要痛快地活著
想要隨心所欲的自由,想要喜愛的事物遍佈周圍
要靠自己種下那顆種子
必須要量身定制自己的人生才會是痛快的
現在的我篤定中帶點徬徨 猶豫中帶點幸福
我明白一切正在開始 有些早已結束
我還在路上 還熱淚盈匡

3 則留言

  1. 你好
    看完你的分享
    有確實實際走了一趟
    一路下坡到溪邊完全不好走
    下下上上的
    根本不適合新手喔
    難度也不只一顆星喔

    • 難度本來就是很主觀的感受,每個人的體力與身體狀況也不盡相同。
      而且山林的狀況常常會變動,像是原本輕鬆的路線,可能因為崩塌或天候影響而變得更具挑戰性。

      就算大家看的是同一篇網誌,實際走的路線也未必相同。
      在山林裡,即使跟著航跡前進,也可能因為地形變化、標示不清或個人判斷不同,
      而走上不一樣的路線,即使只差了不到一米的距離,也會讓兩段路線有天南地北難度上的差異,
      您走的路線與我走的路線有實際一樣嗎?或許您走到了更為難走的路徑。

      您覺得這條路難度偏高,也是基於您的經驗和觀察,完全可以理解。
      我覺得這條路線的難度不算太高,也是基於我自己的體能狀況與實際走完的經驗所下的評價。
      每個人狀況不同、感受本來就會不一樣,也希望您能尊重不同的體驗分享。

      山林中的風險本來就高,出發前做足功課是每個登山者應有的準備。
      我分享這條路線的風險與路況,是出於一份善意,希望讓有需要的人可以更清楚狀況,做好準備再上山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